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股票在线配资_炒股配资咨询_期货炒股配资 > 炒股配资咨询 >
一组数据股票配资炒股网,见证“五一”假期湛江文旅市场的火热——以206%的商圈人流日均增幅上榜全国商圈人流日均增幅前十城市、位列全国县域商圈客流增幅较大的县域所属城市、上榜“最受游客关注的广东省内游前十出游目的地”。
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缘何受青睐?因为,这里既有美丽宜人的蓝天碧海,又有丰富多样的农海产品,既有“一湾两岸”的城市景观,又有红土哺育的岭南乡村,既有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又有激荡人心的红色文化。
如今,全国各地竞相谋篇布局,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城市文旅热。在湛江,空气鲜、水质鲜、物产鲜,城乡美、自然美、文化美“三鲜三美”构成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质。
正是基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底气和自信,湛江坚持资源为根、特色为本、文化为魂,把“鲜美湛江”文旅品牌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效益、经济效益,以文旅新IP助推城市出圈出彩。
●傅晓冰吴芷瑶湛新
以绿为底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湛江三面临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物繁茂、四季花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是居住养生的好地方。“长寿”成为湛江亮眼的标签之一——徐闻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遂溪县获评“国际长寿养生基地”。
2023年湛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48,全省排名第二,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湛江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的基础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着力打造绿美生态品牌。
近两年,金牛岛红树林、雷州湾中华白海豚成为展示湛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是生动展现湛江形象的城市IP。
作为“红树林之城”,湛江红树林面积6521.85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59.3%,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2.3%,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保护修复方面,湛江深入实施《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加快金牛岛红树林营造修复,推进雷州、徐闻2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目前,徐闻县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项目红树林种植修复已完成,超过了该项目验收所需完成的8000亩基准线。
文旅开发方面,湛江加快推动霞山特呈岛、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提质升级,结合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先行段建设,推动红树林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打造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
绿美半岛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湛江深入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七大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积极倡导“有喜事来种树”,因地制宜见缝插绿、见白增绿,加快构建绿美生态网络。
湛江压茬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二期项目,推动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建设,努力打造水脉相连、一碧千里、宜居宜游的绿美半岛。
聚焦“百千万工程”建设,湛江将城乡统筹建设作为“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彰文塑旅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地方特色浓郁的雷歌雷剧、吴川飘色、遂溪醒狮,世界两大玛珥湖之一的湖光岩,远近闻名的海湾城市、军港之城……火山、红土、大海多重元素交织,构成丰富多元的文化,诉说着湛江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故事,形成城市发展的根和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湛江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业链,以文化之美彰显城市之美。
湛江拥有9个国家级非遗名录、48个省级非遗名录、106个市级非遗名录。非遗传承人孜孜不倦教授技艺,乡村非遗展馆唤醒文化记忆,不少村民依靠技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丰富多彩的非遗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湛江保护利用好非遗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巧妙结合,打造出醒狮文创、南渡窑等备受市场青睐的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
写好“古”文章。湛江加大雷州古城、吴阳古镇保护力度,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招牌,以绣花功夫抓好赤坎三民历史文化街区、霞山法式风情街等老街区的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和谐共生。
近代以来,雷州半岛涌现出黄学增、钟竹筠等革命先辈,红色文化浸润人心、催人奋进。湛江利用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推出一批本土红色旅游路线,讲好湛江红色故事。
走进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纪念馆,墙上青年用锄头凿土、牛车拉泥的画像生动形象,展示厅中整齐摆放着斧头、拉锯、牛车等工具,过去30多万民众建库开河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自2015年5月开放至今,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官兵、学生、群众370多万人次,让“运河”精神代代相传。与此同时,湛江依托“十里军港”独特城市景观,用好军事文化博览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现代军事活动体验等活动,展示独具魅力的军旅文化,打造广大军迷向往之地。
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湛江根据不同文化特色进行文旅资源整合,推出雷州半岛文化游、滨海文化游、红树林生态文化游等精品线路,吸引游客“走进来”。同时,湛江不断牵线搭桥,带着文旅资源东奔西走,亮相各大博览会,让“伯乐”邂逅“千里马”,促进湛江文化传播和旅游消费同频共振。
向海而兴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举办海鲜美食放送季、红树林半程马拉松、中国大陆四极旅游城市联盟发展大会暨湛江暖冬旅游季系列活动、推出舞台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等优秀文化作品、牵手广州塔为“鲜美湛江”亮灯造势、携手央视春晚导演杨东升打造海上军舰奇幻灯光秀……文旅出圈,湛江起范,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海在城中、城在海中、城中有岛、岛立城中”,湛江是一座生态型海湾城市,特呈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南屏岛如五颗璀璨的明珠把湛江湾拥抱于怀中,构成“五岛一湾”的独特景观,这也是湛江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底气所在。
湛江海鲜美食在全国久负盛名,以食材鲜、做法鲜、味道鲜而闻名,素有“吃海鲜,到湛江”的美誉。
打造“鲜美湛江”,湛江从“舌尖”入手,持续做强美食品牌、美食产业,升腾起城市的“烟火气息”,用味觉之美创造城市之美。
为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品牌,湛江加快推动“湛江金鲳鱼”“湛江对虾”“湛江生蚝”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科学制定“湛品”农业品牌标准,活化利用美食文化,谋划建设湛江餐饮文化博物场馆,讲好湛江美食故事。
如今,湛江实施《湛江市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行动方案》,发布了2024年度“湛品”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包括“徐闻菠萝”等30个区域公用品牌、“火山番薯”等30个产品品牌,并为湛江市“文化和旅游精品特色村”授牌,形成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的良好势头。
湛江把“鲜美湛江”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湛江文化中心、湛江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招商湛江国际邮轮码头等重大项目建设,科学开发利用“五岛一湾”等优质海岸资源,打造一流滨海旅游城市。同时,湛江加快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建设,加快完善旅游目的地客运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多元化旅游出行接驳体系。
为做好“留客”文章,湛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持续擦亮“德美湛江”文化品牌,加快高素质文化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周到服务让来湛游客“宾至如归”。
在丰富文旅业态以满足旅客多元化、个性化体验上,湛江下足功夫,加快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做好“文旅+工业”“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体育”等文章,积极引入滨海度假体验业态,推动美丽沙滩、生态景区、人文胜地“串点成线”,打造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的旅游精品。
■声音
湛江市旅游协会会长、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
写好“水”文章打造“善小”空间
目前,湛江正在打造“鲜美湛江”文旅品牌,如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打响文旅新IP?湛江市旅游协会会长、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分享了关于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的见解。
问:湛江在文旅方面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如何将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吸引力?
陈宇: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水”就是湛江最独特的优势。我认为打响“鲜美湛江”的文旅品牌,一定要写好关于“水”的文章。
第一个“水”是“水产”。湛江是著名的“中国海鲜美食之都”。提到“三鲜三美”,第一鲜想到的一定是湛江的海鲜。文旅是离不开美食话题的。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都是较为成功的文旅例子。湛江拥有生蚝、对虾、金鲳鱼等丰富优势水产品,提取哪个作为重点IP打造值得思考。
第二个“水”是“水果”。湛江不仅海洋资源丰富,还盛产徐闻菠萝、雷州覃斗芒果、廉江红橙等特色水果。文旅发展离不开“体验”,可推出以湛江特产水果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游客亲手采摘,使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通过体验,感受湛江独特的文化魅力。
第三个“水”是“跳水”。近年来湛江跳水运动备受关注,湛江籍运动员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跳水”是湛江面向文旅市场区别于其他滨海城市的重要名片。建议建强、活用、宣传跳水馆、跳水学校,组织开展跳水赛事,推出跳水体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赋能湛江文旅高质量发展。
问:推动湛江文旅高质量发展,政府、企业和游客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陈宇:文旅发展,需要政府搭台引导、企业创新服务、游客文明体验,实现三方共同奔赴的良好关系。
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搭建一个干净舒适的文旅平台,吸引更多投资方加入,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综观国内外各色城市的文旅品牌塑造之路,最后真正让这些城市出圈的,却是因为一些小小的温情或善意。所以,我们要谋划一些小而美的空间和人物IP,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让“网红”变成“长红”。
企业要创新服务,多从细节处做起,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本地企业积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挥自己的特色和能力,打造更多“善小”空间,让“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有“鲜美味”更有“人情味”。
游客在文旅中既是文化体验者也是文明旅行的践行者。只有多方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才能构建更美好和谐的文旅形态。
■新实践
赤坎古商埠在保护中发展,重塑烟火记忆

老街何以走向长红?
千年古商埠,一部湛江史。赤坎古商埠,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赤坎老街”,见证雷州半岛商贸繁荣的景象,叙述一座城市历经的更迭沧桑,承载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一入老街,古码头、古建筑,镌刻时光的记忆;名人旧居、文博展览,呈上文化的大餐;文创小店、美食摊位,带来新鲜的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赤坎古商埠,寻求“小而美”的体验。今年春节,古商埠历史文化街区在湛江全市热门景点、本地人喜爱景点、外地游客喜爱景点等排名中都位列第一。
赤坎古商埠,何以有如此魅力?
时间回溯到2020年,一部影视剧《隐秘的角落》,将原本沉寂的赤坎老街推向全国的聚光灯下。抓住影视红利,赤坎区从旅游配套设施和文物建筑修复多方面入手,让老街焕发新生。
深谙老街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当地早已开启赤坎古商埠的保育活化之路,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寻找“最优解”。
赤坎区重点抓好老街的保育活化,已投入约1.2亿元,完成古码头、广州湾商会会址、静园等一批标志性点位的改造,解决了公房修缮、道路改造、灯光亮化等难题,让原居民愿意回、游客喜欢来。
至今,古商埠仍保留着传统民居、南洋、法式、欧式等风格建筑,仍存有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总共79处。“修旧如旧”模式下,广州湾商会会址、静园等古建筑摇身一变成为公共文化空间。去年“十一”黄金周,“小林漫画”阅读空间入驻广州湾商会会址,《湛江赤坎老街隐秘的小林漫画展》展出,画作上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为老街注入童趣和治愈的力量,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既有老街的文化韵味,也有新潮的创意。历史和文化底蕴,为青年在老街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咖啡店、小茶馆、旅拍店、手工艺品店等新业态在老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赢得消费者的喜欢。
抓住流量密码,从去年春节起,赤坎区着重打造节庆文旅商贸活动品牌,聚人气促消费。今年“五一”期间,从白天到黑夜,赤坎古商埠热闹非凡股票配资炒股网,游客走街串巷,汉服满街,穿梭在古码头、展馆等地,见证商埠的繁荣历史,走进文化创意集市,实现吃购游玩一体化。